整治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 深圳卫监打出组合拳

2020-11-18 14:59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最近,媒体曝光了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涉嫌过度医疗、欺瞒患者等情况,深圳市卫生计生委、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及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非常重视媒体的报道,立即到涉事医疗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坚决予以打击。
       1月14日,深圳市卫生监督局联合各区(新区)卫生监督机构召开了关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整治情况的新闻通气会。对近期媒体关注的医疗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和权威的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南方日报、深圳卫视《第一现场》、深圳卫视移动频道、深圳电台《先锋898》、晶报等各级媒体参加本次通气会。
       有了“执照”并不是护身符
       2015年,深圳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市3550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全覆盖的监督检查,共处罚854宗,罚没金额达到318.77万元,合计对1452家医疗机构进行了6711分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因严重违法违规被吊销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有4家。退出机制是卫生监督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其中一种重要监管机制。
       执法困境:法律未有明确条款
       卫监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举措遏制“过度医疗”、“医疗欺诈”的现象。但是目前由于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未对“过度医疗”、“医疗欺诈”有明确的定义和处罚条款,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了卫生监督部门在处理相关情况时遇到较大困难。下一步,卫生监督部门会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引导。一是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医疗行业诚信经营。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开发的“医疗机构自查自报系统”已投入使用,要求医疗机构定期进行自查并如实上报,提高医疗机构依法规范管理的水平。同时,卫生监督部门将会充分发挥民营医疗机构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发展。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和《深圳市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即将实施,深圳市将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对虚假医疗、过度医疗、医疗欺诈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三是加强宣传,强化民众认知。通过微信、微博、“深圳卫生监督”手机APP、门户网站等线上平台和“卫监直击”电视栏目,结合现场宣传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卫生法律法规和医学科普知识,不断加强对市民群众树立正确就医意识的教育引导。
       鼓励市民参与监督举报
       卫生监督部门非常鼓励患者和市民群众参与监督、举报,鼓励患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是每个医疗机构都有悬挂“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市民就诊前可以先通过公示栏查看该机构是否有资质,年度执业情况如何。二是市民可以通过“深圳卫生监督”APP查询医疗机构和医师的资质和处罚情况。三是市民群众可以通过电话、网站、来信来访等方式向卫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卫生行政部门对接到的相关投诉举报会高度重视,严肃查处,对查实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