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商场、超市、书店、影院等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确保室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通风等符合卫生要求,防止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南通市卫生监督所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保障了百姓的身体健康。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确定将构建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动态监测项目列为创先争优项目实施,并作为全市卫生监督重点业务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统一认识,科学谋划,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做到工作经费、仪器设备、监测人员、工作责任、进度安排“五落实”。
二是组织宣传培训,扩大工作影响。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分别组织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单位负责人召开培训会议,宣贯《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讲解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照度等标准及其卫生要求;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组织媒体记者,跟随监测人员深入部分公共场所进行跟踪采访;有些地区还专门印制了宣传资料,结合各地创文创卫工作进行宣传,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
三是科学制定方案,确保工作效果。监测人员利用室内空气质量快速检测仪,针对高峰时段大型超市、商场等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监测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一氧化碳、PM10、照度、噪声、甲醛等指标。全市首批确定了66家大型商场超市、书店、电影院、候车室等室内公共场所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全年监测公共场所282处,编制监测报告97份,获得监测数据2620个。
四是精心组织实施,实现工作目标。监测人员在进入公共场所实施现场监测时,规范布置监测点,准确操作现场速测仪器,做好监测记录。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通报,针对个别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第一时间通报相关责任单位,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近一年的连续监测监控和指导督促,有效地促进了各公共场所单位经营者卫生管理,提升了室内空气质量,确保了人群密集公共场所的消费安全。